為響應特區政府人工智能社區通識教育行動,澳門科學館將聯合科大訊飛(澳門)有限公司舉辦“追星就追科學家”AI科普講壇(澳門站)活動。活動將邀請國內頂尖科學家及人工智能領域專家,與澳門青少年及公眾面對面交流,分享前沿科技成果與科研精神,提升科技素養與創新思維。
題目:從演算法到關懷—AI如何改變醫學與罕見病診斷
講者:張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日期:2025年11月24日
時間:10:00-11:30
地點:澳門科學館,會議廳
對象:中學生、大學生及對人工智能領域感興趣的師生及公眾
語言:普通話
報名:即日起登入一戶通進行報名
費用:免費
講座簡介: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它不再只是冰冷的算法,而是一種能夠理解、學習並協助人類解決複雜問題的新型智能。隨著智能體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的興起,AI在醫學領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能—它不僅能“看懂”多模態醫學信息、“想明白”診斷因果邏輯,還能主動提問、推理與反思,從而“做到”臨床決策閉環,成為醫生的智慧夥伴,推動醫療從經驗走向智能,從效率走向溫度。本報告以醫學中最具挑戰的任務—罕見病診斷為重點案例,展示Agentic AI 如何通過整合醫學知識、基因信息與真實病例,構建可追溯的推理鏈,幫助醫生在紛繁複雜的症狀背後找到病因,減少誤診與延誤。人工智能在醫學中的演進,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關懷的延伸,它讓我們看到:AI 不只是機器的智慧,更是人類守護生命的另一種方式。
講者簡介:
張婭,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特聘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擔任科技部863計畫專案首席專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負責人。長期深耕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的交叉領域,近年來在醫學通用大模型、多模態醫學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持續產出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在IEEE TPAMI、Nature 子刊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累計發表論文200餘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過19,000次,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張教授是清華大學本科、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曾任堪薩斯大學長聘教軌助理教授、雅虎實驗室資深研發經理。科研成果獲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023年,第一完成人)、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科技一等獎(2021年)、歐洲信號處理學會期刊年度最佳論文獎(2019年),指導的學生獲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2018年),入選“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2024年)和“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22-2024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