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講座及工作坊:"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教育活動

    故宮講座及工作坊:"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教育活動


    第一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傳播

    內容:數字技術不但啟動了文物的當代價值,讓傳統文化更有溫度,更是為人們提供了多維度現實文物,多方位了解背後故事的新途徑。以養心殿數字展為實體場景,介紹數字展覽及數字資源管理等博物館信息化工作,探討文物的新表達方式,探尋文物的豐富內涵。

    講者:故宮數字與信息部副主任  黃墨樵

    黃墨樵,副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數位與資訊部副主任,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副主任。2007年進入故宮博物院數位與資訊部工作至今。主要從事故宮古建築及文物藏品三維數位化保護和展示應用研究,目前負責組織實施院內文物數位資源生產工作。近年來,帶領團隊在可移動文物超高清三維資料獲取和加工研究、基於資料價值體系的多維度文物三維資料應用研究,以及“數位文物”建構方面取得一定成績,發表論文10餘篇,承擔和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1項。


    日期:5月11日(星期六)

    時間:10:00 - 11:30

    地點:天文館

    名額:120人

    類型:講座

    線上平台:澳門科學館線上教育資源平台(直播)、澳門科學館Facebook(轉播直播)、澳門科學館科普教育專頁(轉播直播)



    第二場:清宮中的科技

    內容:介紹皇帝在中西交流中收藏和使用的科技產品及西洋器物,可包括西方解剖學傳入中國後清廷收藏的可拆分式人體解剖模型、望遠鏡、天文儀、飛機模型等。

    講者:故宮宮廷歷史部研究員  關雪玲

    雪玲,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研究館員。從事清代宮廷醫學文物、古代鐘錶等的保管、陳列、研究工作。出版專著《清代宮廷醫學與醫學文物》。主編圖書《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鐘錶》、《日升月恒—故宮藏清代鐘錶》。發表《康熙朝禦醫考述》、《清宮醫藥來源考索》、《關於清宮錠子藥的幾個問題》、《清宮外來藥物述論》、《康熙朝宮廷中的西洋醫事活動》、《清宮做鐘處及其鐘錶》、《清宮鐘錶的陳設和使用》等論文。


    日期:5月12日(星期日)

    時間:10:00 - 11:30

    地點:天文館

    名額:120人

    類型:講座

    線上平台:澳門科學館線上教育資源平台(直播)、澳門科學館Facebook(轉播直播)、澳門科學館科普教育專頁(轉播直播)



    第三場:宮廷服飾

    內容:以清代宮廷服飾與服飾制度作引題,從解說清代主要服飾的搭配和使用中,了解當中服飾涉及的布料、染藝、紡織技術及色彩學等技術。

    日期:8月3日(星期六)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廳

    名額:200人

    類型:講座

    線上平台:澳門科學館線上教育資源平台(直播)、澳門科學館Facebook(轉播直播)、澳門科學館科普教育專頁(轉播直播)



    第四場:清宮乘涼

    內容:介紹故宮的建築及排水方式,解說當時的工匠如何透過建築方式,來達成冬暖夏涼的效果。

    日期:8月4日(星期日)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廳

    名額:30組親子

    類型:工作坊

    線上平台:無



    第五場:文物科學鑑識在故宮

    內容:介紹文物科學鑑識及分析,以及如何透過現代科技掃描技術,了解文物的內部結構、材料與製作技術等。

    日期:9月28日(星期六)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廳

    名額:200人

    類型:講座

    線上平台:澳門科學館線上教育資源平台(直播)、澳門科學館Facebook(轉播直播)、澳門科學館科普教育專頁(轉播直播)



    第六場:皇帝的印章

    內容:介紹印章的發展歷史、印章與書畫收藏的關係。在認識印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之獨特意義的同時,了解中國在印刷術上的發展。

    日期:9月29日(星期日)

    時間:15:00 - 16:30

    地點:會議廳

    名額:30組親子

    類型:工作坊

    線上平台:無



    報名方式:一戶通(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