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主要為食物營養、食品安全及煮食的科學原理等題材作深入介紹,更利用電腦分析你的食物選擇及提供專家的意見作參考。
展覽日期:2009-2018年
展廳由「科學快車2009」及中央車站及四個「科學啟發」展區組成。「科學快車2009」引領兒童參觀者尋訪不同的科學家及通過互動展品探索他們的科學發現。
地球廳展現大地的力量—看似平靜的地面之下其實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地球。展品以大自然的重要現象作為主線,讓參觀者認識各類大自然力量的威力及當遇上災害時的可能應變措施。
展覽日期:2010-2016年
自古以來,文字傳遞了許多的訊息,功能性的表達,情感性的敘說,許多流傳千古至今的漢字,耐人尋味的是對於“愛”的傳達,這包含對於土地的愛、家人的愛、情人的愛、巧奪天工自然的愛、路邊小花驚喜的愛…….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而漢字是最好傳遞愛的文字,因此透過“口、手、心”的組合,讓愛傳遞出不同意義,愛—2020漢字互動展通過“愛,說給你看”、“愛,寄給你想念”、“愛,感動的瞬間”三個單元來展示“愛”的不同方式。
互動展品
11組展品(3組澳門,8組台灣,15個創作者)
《僾》 | 《心在哪裡 愛在那裡》 |
《言語的另一面》 | 《立體文字方塊書》 |
平面展品
24組展品(5組澳門,19組台灣,27位創作者)
《Message you love.》 | 《ELSA.愛》 |
《愛.山》 | 《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希望》 |
|
|
|
“2020漢字互動展——愛” 延伸活動:創作分享講座 | 互動多媒體、跨界藝術是新興的藝術與設計形態,是次“2020漢字互動展——愛”邀請了澳門、台灣創作者以漢字為主題進行創作,形式多樣、創新。 為讓大眾可以與創作者互相交流,了解更多創作背後的發想、意念、研發過程等,主辦單位將舉辦6場創作分享講座,邀請9個參展創作單位,分享其創作的心路歷程及展品的深度解說。 講座將於2021年1月9日至24日13:00線上線下同步舉行,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第四場: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第五場: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第六場: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地點:【線上Youtube直播】或【澳門現場講座】澳門科學館展覽中心5號展廳G05(澳門孫逸仙大馬路) 講座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65ldn | |
展出日期: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2月21日
為推動澳門居民的氣象科普教育,澳門科學館與澳門氣象學會合辦「浮雲故事」攝影比賽,透過以雲朶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帶出天空中不同種類的雲千變萬化的美態,加深公眾對雲的欣賞及認識。得奬及入圍作品於2020年9至11月在澳門科學館展覽中心二號展廳展出。展覽亦會介紹雲的分類及相關科普知識,並設有 STEM工作坊,利用 micro:bit 及其他組件架設簡單氣象站,讓參加者學習編程及監測天氣變化。
展出日期:9月29日至11月29日
主辦單位:澳門科學館、澳門氣象學會
支持單位:易攝影會
資助單位:澳門基金會
|
|
|
|
學生組 亞軍 |
龔美蘭 雲開見日照-君悦灣 |
【浮雲故事—攝影比賽頒獎禮】 「浮雲故事」攝影比賽頒獎禮圓滿舉行!由澳門科學館及澳門氣象學會合辦的“浮雲故事”攝影比賽頒獎禮
時間:15:00-16:00 地點:展覽中心中庭
如有查詢,請電8795 7245(溫小姐);亦可透過電郵方式至 multimedia@msc.org.mo。
「浮雲故事」攝影比賽 詳細:http://www.msc.org.mo/activity_about.php?cid=36&id=140&tp=1&lg=cn
由澳門科學館及澳門氣象學會合辦的「浮雲故事」攝影比賽已於2019年11月30日截止收件,共收到超過
| |
【Instagram hashtag #浮雲故事 活動】 | |
用鏡頭和大家分享不一樣的雲朵️ 9.29-10.28「浮雲故事」攝影作品展,除了展出浮雲故事攝影比賽的得獎作品外,展覽將加設一個展品展出參加今次IG活動的雲朵照片 | |
【 造雲機體驗】 | |
日期: 9月29日至11月29日,逢星期日 展品: 造雲機 開放時間: 15:00-16:30 地點:心形樹附近 | |
【浮雲故事工作坊:氣象站體驗】 | |
使用 micro:bit微型電腦及其他組件架設簡單氣象站,讓參加者學習編程及監測溫度, 濕度數據。
對象:9-12歲
*(每場工作坊開始前提前15分鐘於2號展覽廳取號碼籌)
*費用全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回顧國家發展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澳門回歸取得的科普教育、青年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從而提昇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與歸屬感,提昇對澳門的認同感和幸福感,〝大型科技科普展──科技創新讓生活更美好〞將於一月十日至二月二十八日假澳門科學館展覽中心中庭及二號展廳舉行。
是次展覽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澳門科學館聯合承辦,澳門基金會部分贊助,澳門電訊有限公司協辦,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聖若瑟大學、培正中學、澳門勞工子弟學校、濠江中學、澳門坊眾學校、培道中學、新華學校、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作為支持單位。
本展覽透過逾60件互動展品、短片、戲劇導賞及工作坊等,介紹現今的中東地區自公元7世紀起一千年間豐富的科學發展史。展覽期望讓公衆認識那些時至今日依然影響我們的生活的科學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的多元發展及跨文化鑑賞。
日期:26/4-27/10/2019
http://www.msc.org.mo/1001inventions/
仿生學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從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及農業等均屬仿生學的應用範疇。人們從觀察及分析大自然環境、動植物的生態及構造中獲得啓發,將38億年來生物進化及適應環境的智慧應用於創新科技或產品設計,為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是次展覽共分爲六個區域,透過展示動植物的標本、雕刻、模型、多媒體動畫及短片等,向參觀者介紹仿生科技發明及未來發展。
展覽日期: 2018/12/01~2019/03/31
http://www.msc.org.mo/Biomimicry
《輕軌‧優質生活動力-澳門輕軌系統展覽》是你認識澳門輕軌的知識寶庫。透過場內不同主題展品,你可以知道輕軌系統的特性和資訊、還有世界各地輕軌系統的發展概況。你更可與展品進行互動,探索輕軌系統內的科學知識與趣味。
展覽日期:至2018/12/31
「奇異物質展」 帶你走進神奇的材料科學世界
材料科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織結構及性能的應用學科。材料進化一直推動著人類文明及科技的發展,協助我們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奇異物質展」將展出約40件互動展品,介紹各種常見材質的結構及特性、創新材料的研發及應用及未來的發展動向。
展覽日期: 2018/04/06~2018/10/28
為鼓勵兒童及青少年發揮創意、培養科學思維及推廣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理念,澳門科學館與西覓亞有限公司及樂高®教育合辦「創意•科學—樂高教育齊齊玩」活動,希望參加者享受親手拼砌樂高積木、組裝或為樂高機械人編程的過程,並提高學習多元科普知識的興趣。
自古以來,新發明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及改善生活。不論是蔡倫發明的造紙術、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泡還是馬丁‧庫珀發明的手機,都有助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舒適便利。發明家們透過不斷創新及努力不懈地改良產品,更爲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你知道每項新發明背後的科學原理及巧妙構思嗎?現在,請你加入「發明探索隊」,跟隨發明隊長、隊員「豆豆」及「檬檬」一起走進時光隧道,探索古今中外的發明歷程。
「發明探索展」發明是如何煉成的?
展覽由澳門科學館主辦,澳門創新發明協會協辦。展覽分爲「發明創意思考」及「生活用品發明」兩大主題。除了介紹「發明家的40個錦囊妙計」外,更以多種生活用品為例,讓公衆認識其發明創意及科學原理,並透過迷宮闖關、互動展品,以及實體模型操作,啟發參觀者細心觀察各種生活中常用的有趣發明。
http://www.msc.org.mo/inventionexhibition/
澳門科學館是第52屆「野外生態攝影年展」繼2016年10月底在英國揭幕後隨即展開的國際巡迴展覽的亞洲第一站。展覽會展出「野外生態攝影師大賽」最新的得獎及入圍作品,透過100份美得讓人驚嘆的優秀照片,展現地球上衆多生命的壯麗與脆弱。
展覽日期: 21/11/2016~21/02/2017
http://www.msc.org.mo/wpy2016/